抱团跳槽-三方博弈谁能笑到最后? 保定百姓招聘网
来源:保定百姓招聘网 日期:2013-01-31 浏览

抱团跳槽-三方博弈谁能笑到最后?

2013年1月31日  保定百姓招聘网  www.baixingjob.com

1.你曾萌生过,或是有过“抱团跳”的经验吗?
a.是(13人) 14.29%
b.否(78人) 85.71

2.在你看来,“抱团跳” “单个跳”较于 的优势是?
a.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26人) 28.57%
b.更容易引起领导重视(13人) 14.29%
c.便于整体业务转移(52人) 14.29%

3.“抱团跳”较于“单个跳”的劣势是?
a.领导有戒心(39人) 42.86%
b.环境改变,导致原有团体分解(26人) 28.57%
c.其他同事将你们视作假想敌(21人) 23.08%
d.其他(5人) 5.49%

4.如果你是随从者,你是同谁一起跳槽的?
a.部门领导(21人) 23.08%
b.业务骨干(67人) 73.63%
c.关系要好的同事(3人) 3.29%

5.你为什么愿意同他/她一起跳槽?
a.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14人) 15.38%
b.满意并信任领头人(26人) 28.57%
c.有更好的发展空间(28人) 30.77%
d.薪酬有明显涨幅(23人) 25.27%

 

    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跳槽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说个别员工的出走,企业尚觉无关痛痒的话,那么一个团队的出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与单兵作战相比,抱团跳槽的境遇似乎会好些,近的如《财经》杂志的胡舒立,远的像陆强华离开创维,“小霸王”段永平出走等,“抱团跳”后的他们都有了更美好的前景。于是乎,看到了“抱团跳”的跳头,为了在新公司得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触碰这条底线……

跳还是不跳?

领头人到底靠谱吗?

销售女 Caroline 房地产公司

工作时间:1年半

    前几天,部门领导Sam第三次同Caroline提起抱团跳槽,Caroline依然用“再给我点时间”为由,婉拒了他。但Caroline不敢肯定,四次、五次……当Sam第十次将诱饵抛出的时候,自己是否还有这番定力,坚持到底。

    Caroline进公司还不到两年,一来便在Sam的手下干活。Sam是个有能力的领导,带着销售组屡屡创下业绩。Caroline坦言,在Sam这也学到了不少本事,但这并不能成为她抱团跳槽的原因。她最怕的便是:在这场“抱团跳”风波中,成为Sam手中的筹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Caroline直觉Sam是个自我感觉过高的人。他会将原来的业绩都归在自己的拳下,对原来企业投入的影响、老板的影响、下属的贡献等统统归于囊中,忽视团队的力量,“对于这样的领头人,手下的跟随者只是一颗颗供他随意发挥的棋子。”更怕他到了新公司后,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抛下兄弟,一个人闯天下。那这样子的“抱团跳”还会有意义吗?前景不妙!

打死不跳!

你带走的资源,是原有企业赋予你的

销售男 冬冬 4S销售中心

工作时间:5年

    冬冬曾收到过不少“抱团跳”的邀约,都被他一一婉拒,“我从未考虑过,因为我基本上不赞成这种行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把客户群拿走了,技术拿走了,如果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健全的话,可能随时会有倒闭的风险。所以如果你一走,前一家企业被弄得倒闭了,后一家企业会非常的害怕,你即使为他们带来繁荣,也只是暂时的。”

    到目前为止,冬冬还没看到过“抱团跳”成功的例子。有一组同事,一年半前跃跃欲试地筹划着跳入别家4S店,虽然跳成功了,“下场”却不咋地。“一方面,他们高估并夸大了自己团队的实力。别家公司接受团队跳槽,必是看中了你们的稀缺性。可后来发现,原有的销售团队就很强,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过对方几乎不可能。领导得不到他想要的,自然没好日子过。”另一方面,“抱团跳”在冬冬的眼里,实在不是什么放的上台面的事。“集体跳槽无疑会对原有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不职业、不符合职业经理人精神的行为。”

跳过……

我成了束手束脚的木头人

IT男 胡小立 民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抱团跳”规模:同组7人

    前不久,在IT行业待了6年的胡小立,做了有生以来最大胆的一次决定——抱团跳槽。虽然跳得爽快,跳得风光。可现下,他却后悔了。

    胡小立原先是在一家民办的信息技术公司工作,公司规模不大,但作为元老级别的员工,待遇还是不错的——饭碗稳定、薪酬不薄。如果不是谁挑起了“出逃”的念头,这样平淡的生活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很久很久。

    六年的时间里,小公司发展了不少,逐渐壮大。但其内部的管理制度却一成不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少员工抱怨“没有安全感”。胡小立虽然不是其中之一,但也渐渐心生厌倦。某次员工大会后,同组的阿丹找了个空当,把胡小立拉到角落,轻声道出了自己的“出逃”计划。对于当时的胡小立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要约,阿丹承诺,若是和他一同跳槽,不仅待遇翻番,工作环境也会有本质性的变化。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已经有不少哥们下定主意,跟我走了,你呢?这句话更是加深了胡小立“出走”的信念。对于老公司,虽然说不出哪边不满意,但实在没有不跳的理由。若是同组的人跳了一半,只留下几个毫无价值的员工,那接下来如何“生存”还是个大问题。还不如,眼睛一闭,赌一把。

    这一赌,输得挺惨。起初,计划进展得相当顺利。落脚新单位,工资、待遇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只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却不是胡小立想要的。在这儿,技术俨然成了商业机密,领导总是藏着掖着,员工不再有最基本的自由度。“一旦被冠上‘背信弃义’的标签,新东家也会避你三分,以防你过两年故伎重施。”

一片忠心,无奈跟错了队

保险男刘文某知名保险集团

“抱团跳”规模:4人

    两年前,刘文跨入了保险行业,对于这个行当,刘文向来抱有矛盾的情绪——又爱又恨。爱的是,若是运气好,接到了一笔单子,收入不菲;恨的是,自己本是个社交性差的人,为了工作,只得主动同人打交道,苦得很。

    刚进单位的前几个月,别说完成业绩了,几乎一单都接不到。看着空白的业绩表,刘文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心想着放弃的他,却在这会儿遇上了大前辈小莉。小莉从事保险销售已近7年了,手上有一大笔“待宰”客户,看刘文摸不着门道,便简单支了几招。没多久,刘文便在小莉的帮助下,接到了生来的第一笔单子,顿时钦佩地五体投地。

    依照小莉的经验,刘文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慢慢的,手上也有了自己的客户。而此时,却传来小莉要跳槽去别家保险公司的消息。刘文硬着头皮找到小莉,证实了此事,顿时六神无主,“我当时想的便是,如果她走了,我怎么办。如果没有她教我,我的业务会不会一落千丈!”同刘文一样的人也不少,最终有人提出了跟随跳槽的主意,刘文第一时间举双手同意。

    跳槽前,小莉同一伙儿“菜鸟”跟班摊开了讲,进入新单位后,人生地不熟,一切还得从头做起。到那会儿,她未必还有精力兼顾到大家,如果有人想退出的话,现在还来得及。有几人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只剩下刘文和另外两个“铁杆老保”。

    进入新公司,环境确实如履薄冰。领导防你一脚,同事动不动排挤你,而小莉也同当初说的那样,自个儿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顾大家,就这样,六个月过去,刘文一个单子也没接到,每个月拿着可怜的底薪过活,还不招领导待见,“若是留在原先的公司,不定现在已经混出来名堂。真是一片忠心,无奈跟错了队啊!”

下一页:抱团跳槽,三方博弈 谁能笑到最后?

早在“团购”消费概念发迹于神州大地前,“抱团跳槽”就已经在职场圈生根发芽:

1995,“小霸王”学习机主帅段永平率领几乎全部中层管理者集体请辞;1999年,牛根生带领手下一众兄弟被“离职“后另立门户,”蒙牛“从此诞生;2004年4月,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领方正科技产品中心总经理吴京伟、销售平台副总经理吴松林、产品总监以及PC部门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投奔海信……

如果将镜头拉近,“组团跳槽”更显生动:

2011年5月,团购网站拉手网在重庆、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江阴所有区域的城市经理及核心骨干集体跳槽同行窝窝团,人数超过260名 。随后的6月份,盛大集团全资子公司馨月汇国际CEO兼总裁耿梓轩离职,盛大集团馨月汇国际上海总部各部门总监和旗下上海、北京、深圳月子会所主管以上管理团队全部集体离职,数量多达50余人……

一次次的团队跳槽事件从迷雾中走出,好事者们在知晓了来龙去脉后,丧失了兴趣,一哄而散。只留下当事者,仍需面对今天所做的决定与日后可能有的将来。

一次“抱团跳”涉及到三方的利益——人才流失企业、接纳人才企业以及人才本身。《申》报记者邀来多个领域的专家就“抱团跳”后,可能产生的三方博弈进行分析。看这场动荡后,如何使力,才能笑到最后!

人才流失企业:冷静交接班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  陈周韵

Q:造成团队跳槽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公司高层的人事变动和公司发展策略整体的调整,使得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公司的文化发生很多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现有团队所不能接受的。此外,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对自我定位膨胀过度,还有就是企业间挖角方式的变化也会造成这种现象。

Q:当一个企业面临团队跳槽的时候,最直接导致的影响是什么?

团队流失时,不仅影响组织士气,还会影响组织形象、组织的信用、企业的财务和金融等多个方面。

Q:如何将影响降至最低?

不管是非在谁,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善待离职的人,即使他的决定是错的。和即将离职的人做一个很好的沟通,他也许对以前的企业有积怨,但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把积怨程度降得更低一些。另外,这些关键员工走的时候,我们要与现有客户群或者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一个很彻底的、面对面的沟通,把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或者状况说一说。实事求是,不要遮掩,免得他们猜忌,越猜,事情影响越大。

Q:在危机发生之前,有没有防范的办法?

你看外边晴朗的天,我说马上下冰雹、下雨你信吗?任何事情都会有先兆的。团队跳槽也有先兆。比如说跳槽团队里的领导者,他会越来越嚣张,从言谈举止你能判断出来,从他们频繁密切的活动你也能看出来。我想每一个领导者都很聪明,他会去做一些事情避免树敌,瓦解离心团队,或做好备份。一般在大的公司里面,都会有人才梯队建设制度,未雨绸缪做好人才储备就不至于让公司陷于被动境地。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董事长可以增加自身品牌的价值,或者企业品牌的价值。中国的媒体总是在说,要塑造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品牌,但是现在需要强调的是塑造组织的品牌。

接纳团队企业:喜忧参半

国有企业总经理  王女士

Q:对接纳这种跳槽团队的企业而言,有哪些利弊?

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短期来说跳槽团队可以为企业弥补技术上、收益上的不足。他们有创新的观点,带来全新的角度、知识。你请一个人过来当老总,一般没啥用,你请一个老总和四个副总来,企业就可能一下子搞好了。因为他们的知识是全面的、系统的,他们的合作是成熟的,不需要另外耗费时间、金钱培训的。

但是,弊也非常明显。一般来说,人们跳槽跳惯了就总想跳槽,团队跳槽和单个人跳槽,他的不稳定性更强。

Q:如何引导跳槽团队尽快地融入企业?

若要让跳槽团队尽快融入企业,首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氛围。

从企业的角度去讲,企业在接纳这一批人的时候,老板是不是已经有一个很充足的准备,包括心态上的、管理方式上的、思想理念上的。其次,老板一定要亲力亲为,做好新人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工作。因为新人是以团队的形式加入进来的,他们过来肯定要分享已有的东西,很可能与老人们水火不相容,从而妨碍新团队尽快融入企业里面。

Q:面对一个难以管理的团队,企业领导应该如何加以防范?

请不要用“防范”这个词。你花钱请他们是用来共事的,而并非用来对立的。首先,作为企业领导,应拿出足够的耐心和度量,用信任留住人才。但若是新团队一味地恃宠而骄,不得不防他一脚,可以从这两方面。一是在他们的团队中,安插原有的亲信;二是找到该团队的突破口,培养亲信。

跳槽团队:三思而后行

职业规划师  irene唐

Q:领头人究竟具备何种人格魅力,跟随者究竟图什么?

领头人的人格魅力当然不在话下,但更多还有一些“自保”的成分。以

牛根生为例,虽然他是当年伊利的“头号工程”,但还是被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此时,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从此便有了蒙牛。

Q:参与团队跳槽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何利弊?

我理解的团队跳槽,是很多人跳到一艘大船上去了,今后的走向如何,每个人的控制力就都不是很强了。不利的地方是他的未来你还不知道呢,因为他的行为原因,他和接受方有什么协议,他不会和追随者讲得很清楚,他一定会告诉你一个比较好的信息,这是一个不真实的展示,因此追随者是在不确定状态下做决策的,你的未来就更加不确定了。其次,是“风险共担”的问题。如果这个团队中一个头儿出了事,老板可能会把这条线的人全部换掉。

保定百姓招聘网  保定百姓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