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军:从“三无人员”到央企高管
2013年1月19日 保定百姓招聘网www.baixingjob.com 转载自: 中国青年报
微寄语
要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从国外到国内,从外企到央企,在自己的奋斗史中,张沛军最愿意说起的并不是自己的“战绩”,而是不止一次面对的失败和挫折。
1995年,当张沛军辞去刚刚做了一年的电视台记者之职,远赴海外求学时,失败这两个字便如影随形。
那时,他在美国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学位。本来对博士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怀着美好期待的张沛军在3年后却发现这个专业并不好找工作,于是他又跑到了另一个城市申请了商学院MBA。
“当时我的博士课程基本都结束了,就想着到时候去论文答辩,然后拿到学位就行了。”张沛军说。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MBA的课程非常紧张,他每天都要马不停蹄地辗转在各个课堂之间,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没能拿到国际关系的博士学位。“也就是说我博士三年就白读了。”这是张沛军在美国的第一次失败。
2000年,张沛军从商学院毕业。尽管这个学校的MBA在美国排名前20,但这块金字招牌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运气。那个时候,张沛军想进军投行,却赶上华尔街的纳斯达克股指崩盘,还没来得及触摸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无声破灭了。而在寻找其他工作时,他又因为非本土而频频遭遇不认可。
那一年,应该说是张沛军人生当中的最低谷。为了找工作,他从亚特兰大开车到旧金山,他在餐厅洗过盘子,也刷过厕所,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让张沛军失去希望,反而更加磨砺了他的意志。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沛军应聘进入了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尽管这个事务所是全球顶着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但在当时,进入那里工作,却并不足以让张沛军觉得自豪。
“因为当时跟我一起入职的很多人都只是美国的会计学院毕业的,而我则是商学院的MBA。”这份年薪5.5万美元的工作也曾让张沛军觉得自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好意思跟自己的学校联系,“我们班同学薪水大都在10万美元,学校有对毕业生进行薪水统计,我不敢跟他们联系,害怕拖学校的后腿。”张沛军笑言。
不过这种自卑很快就被他在工作中的成就感所取代了。
因为遭遇过挫折,张沛军比别人更懂得珍惜。在普华永道,他做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年半以后,张沛军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肯定,公司决定升他做经理。
但是,失败再次降临。也许是心理不平衡,也许觉得这位一来就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需要再磨练。张沛军的顶头上司熬了4年才到经理级别。经理没有让他顺利通过晋升,而是在考核评语上写下了张沛军的不足。
“从上学到工作,一个年轻人所能经历的失败我几乎都经历了。”张沛军曾这样对一群青年学生说,他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在失败的时候,反而能够悟出很多道理,“会更懂得珍惜,也会更加努力。”
2007年张沛军回到国内,进入一家外企。在外企工作的日子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但张沛军心里却有自己的想法,“总觉得是在给外人打工,我希望能在中国的企业工作。”2008年,面对中组部和国资委全球招聘央企高管的机会,张沛军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并成功进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任职总会计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央企高管。
张沛军笑言自己当初就是个“三无人员”,“没有国内工作经验,没有国企工作经验,没有党员身份。”而这些在央企高管行列中是很少见的。
然而这个“三无人员”却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他完善了企业预算的编制体系,建立了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优化了企业的负债结构,在其他企业财务费用普遍增加的情况下,降低了财务费用……
当然,这些成绩的背后,张沛军也同样经历过挫折。不过,就像他曾经历的所有挫折一样,他都用自己的好心态去面对和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