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不再是隔山打牛
来源:保定百姓人才网 日期:2013-12-03 浏览

每年大学生的毕业季,城市中不时都会有招聘会的信息。对毕业学生而言,找工作的主题是这段时间生活的支点;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这段时间也是招揽新人的工作高峰。于是,需求与供给就形成市场,这个市场的“最典型”形态,目前就是“招聘会”这种形式。在人才交流的市场上,招聘会其实并不完全是单纯市场的衍生物。改革开放,鼓励人才交流以来,作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政府每年都通过对“招聘会”的政策乃至资源的支持,实现就业扩大化。大凡大规模高质量的“招聘会”,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政府的影子,换言之,每年城中次第展开的各级“招聘会”,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招聘会”的成交指数和成交质量,自然是评估这项公共服务的标准。与此同时,“招聘会”对招聘双方的服务水平到位不到位,也是检验这项政府公共服务,有没有资源浪费,是否贴心的试金石。

  以目前的“招聘会”公布的有关数据看来,“招聘会”的“点对点”服务,其实并不是特别高效的,今年的“招聘会”尤为突出。媒体报道,由于11月30日那天,城中多场“招聘会”在时间上完全重叠,各招聘会均出现毕业生分流,现场冷清的现象。好工也遇冷,应聘如赌运,遂成为“招聘会”的尴尬。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主办单位,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招聘会”,从单纯市场化的观点来看,似乎无可厚非。但如从公共服务提供的角度看来,有关方面的协调能力就大可诟病了,因为,凡是公共服务不能做到效益最大化,那都是没有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做到最简约,这就与公共资源提供的初衷不符。当然,就现在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而言,怎样突破层级管理和区域管理的不适应机制,就是一个突出的难题。而信息管理上的多方共享机制,更是人才流动管理上的改革路向。

  运作了30多年的“招聘会”这种形式,其实是有缺陷的。当年,“招聘会”构成的突破之一,最大的进步是使招聘双方能够面对面交流,避免了“隔山买牛”的低效。然而,这种集市式的“人才交易”,其实是招聘双方,都要投入时间、人力等物质上的成本的,而“定点相亲”的人才覆盖面和区域覆盖面以及专业覆盖面,都有着极大的约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政府有关方面在对现场“招聘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催生“淘宝”式的人才市场形成。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评估,依赖高度发达的搜索引擎,是可以把“招聘”的有关服务,从时空上和海量上无限扩展的,建立一个人才交流的“云”空间,更是值得期待。可以想象,倘若有个“人才淘宝”存在,则“劳民伤财”的现场“招聘会”尴尬,一定能大大改观。

来自保定百姓人才网-保定百姓招聘网-保定百姓网-保定人才网-保定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