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帮职工加薪的?”
——工会十六大代表聚焦工资集体协商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着力推进的一项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作。如何在“强势”的企业老板面前为弱势的劳动者代言?如何让更多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出席工会十六大的代表们讲述了他们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故事。
5个多小时的“拉锯战”
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有500多家企业,7万多职工,各企业间相同工种的工资标准不统一,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员工在劳动定额、隐形加班加点、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方面缺乏制度保护,跳槽率居高不下。
面对这种情况,大连高新区总工会开始筹备推进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这项工作从开始筹备到最终实施,经历了8个多月的漫长过程。在最后协商的那一天,我们和企业代表、职工代表足足谈了五个多小时,中间几度休会,差点谈不下去。” 辽宁省大连软件园工会联合会主席徐世辉说。
职工方提出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年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两个最硬的指标,企业执行协议可以高于硬指标,但不能低;企业方则提出将职工品德、从业年限等列入年平均工资涨幅考虑,对恶意跳槽者要有制约措施……
经过5个多小时的“拉锯战”,双方终于互相让步,草签了中国软件行业首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全方位维护职工权益
重庆市渝中区聚集着大量世界500强企业和非公企业。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叶梅代表介绍,一开始,渝中区尝试在世界500强在华企业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难度很大:“很多外资企业在重庆市设立的是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有什么决策都需要层层上报,推动起来比较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渝中区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与人社局、经信委、工商联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澄清企业方的误区,让企业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工资集体协商不意味着必须给职工加工资,而是把企业和职工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协商的过程也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一开始职工提的要求,企业觉得比较高,都是经过反复协商,才最终达成一致。”叶梅说,最终敲定合同文本时,工会还特别注意把高温补贴、女职工怀孕期哺乳期优待政策等条款列进来,确保全方位维护职工正当权益。
把职工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各地都有“高招”。江苏省徐州市总工会主席束志明代表介绍,徐州市委市政府对县区和开发区都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由工会牵头把工资集体协商纳入考核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现在职工工资是一年协商一次,由劳动部门根据工资指导线和各个行业效益来综合确定,底线是地方最低工资水平。”束志明介绍,在年初协商时,企业生产计划、经营目标、效益情况、企业积累、职工分配等都要拿出来,让资方和劳方在透明的情况下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达到各方认可的平衡点。
叶梅代表认为,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的履约、监督、职工参与和评价机制,把职工满意、劳动关系稳定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据新华社